
德胜中学家长学校开学首课——从哪吒系列影片看教育智慧
2025-02-24
继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后,2025新春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势如破竹之势,稳居中国影史票房总榜榜首,强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10名,成为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动画电影。相信很多人都被影片中那个黑眼圈浓重、个性叛逆却又渴望被认可的哪吒所打动。这部动画电影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蕴藏了不少教育之道,接下来就其中的几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作为“魔丸”转世,天生带有不羁与叛逆的特质,与传统观念中的“乖孩子”形象相去甚远。但李靖夫妇并没有因此将他定义为无可救药的“坏孩子”,而是看到了他善良勇敢的本质。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这份独特性愈发凸显。哪吒面对东海龙族的步步紧逼,没有选择退缩或顺从,而是以他独特的方式反抗。他没有遵循传统的“正面对抗”模式,而是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应对方式,正是他独特思维的体现。现实中,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那么循规蹈矩,但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教育者要摒弃刻板印象,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二、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妇明知哪吒是魔丸,却选择用善意的谎言引导他修行,给予他信任,而非强行压制。这种信任给予了哪吒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逐渐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努力去证明自己。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面临着整个龙族的仇恨,以及世人对他更深的误解。在这种绝境下,李靖夫妇依然坚定地站在他身后,给予他无条件的信任。当哪吒在与敖丙的战斗中陷入迷茫,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如世人所说的那般是个“魔”时,父母的信任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李靖对哪吒说:“我们相信你,你是我们的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相信你心中的正义。”这份信任让哪吒重新找回力量,坚定地与不公抗争。在教育中,信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我们相信孩子,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有动力去承担责任,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三、注重高质量的陪伴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殷夫人忙于斩妖除魔,哪吒只能孤独面对外界的偏见,这成为影片中的一大痛点。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陪伴的渴望愈发强烈。在《哪吒之魔童闹海》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哪吒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独自坐在海边,望着天空发呆。这时,李靖夫妇悄悄来到他身边,三人默默地坐在一起,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陪伴着彼此。这个场景传递出的温暖与力量,让哪吒重新振作。父母的陪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在孩子身边,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一起做游戏、阅读、户外运动等,创造共同的美好回忆,让孩子在爱与温暖中成长。
四、以身作则胜于言传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太乙真人用自己的乐观豁达和善良正义感化着哪吒,而申公豹则用“成见论”激化敖丙黑化。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不同的角色也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龙王为了龙族的利益,不择手段,试图牺牲哪吒和陈塘关百姓。他的行为给敖丙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让敖丙陷入痛苦的抉择。而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在面对龙族的威胁和陈塘关的危机时,始终坚守正义,宁死不屈。他们的行为让哪吒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担当。孩子更多地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
五、帮助孩子构建自我认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最终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完成了自我救赎,实现了自我认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继续在寻找自我、坚守自我的道路上前行。面对众人的指责与误解,哪吒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大声说道:“我是谁,我自己说了算!就算全世界都误解我,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本心。”这是他在历经磨难后的自我升华,也是对自我认同的进一步强化。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不被外界的评价和偏见所左右。教育者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哪吒系列影片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被命运“下了咒”的孩子,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也能打破偏见,逆天改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给予他们充分的爱、理解与鼓励滋养,他们必将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