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驱动·赋能新程|德胜中学暑期实训锻造高水平教育团队

2025-07-11

7月8日,德胜中学暑期教师实训正式启动,学校以“锻造高水平教育团队”为目标,聚焦“教育教学规范管理”与“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两大核心板块,开展集中实训。

本次实训坚持以校为本的总原则,聚焦解决学校的教育教学关键问题,将其凝练为实训主题,围绕研修主题一体化建构研修内容。一方面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要求和西城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部署,重点强化“安全底线”“师德师风”“日常管理”三方面规范。另一方面聚焦教师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提升,设计贴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确保实训取得实效。

教育教学规范管理

1.学校六风解读

2025年作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年”,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形成的“六风”体系(党风、干风、校风、师风、教风、学风)已成为展现学校精神文化主旨和内涵的重要载体。

1752226728575058679.jpg

李燕玲书记在实训中,以“构建六风协同育人生态 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六风”的重要性和意义,“六风”内涵阐释,“六风”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在校内践行“六风”等方面向全体教职工解读学校“六风”。李书记强调,“六风”建设是贯彻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这一体系建设旨在实现三个转化:将政治效能转化为教育效能、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文化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六风”建设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才能真正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本次培训,切实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实践的效果,为新学期全面深化“六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学校规范管理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要求,扎实推进西城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同时配合学校“六风”建设整体部署,学校举办规范管理提升专题培训。本次培训旨在强化教职工政策理论素养,提升依法治校能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增强学校治理效能。

党政办主任欧宝珠以“学校规范管理提升--师德师风、管理制度重点内容解读”为主题,带领全体教师学习《西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负面清单》原文,根据学校当前工作重点、难点、“易错点”,着重对教师着装、集会、校园安全管理、请假等制度在实施中的工作要求做深入解读。

通过本次培训,广大教职工将规范管理要求转化为行为、内化为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在办学治校中做到循规律、明底线、守规则,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规范管理提升

教学处主任周芳围绕“教学规范管理深化落实”展开专题讲解,重点阐释三项核心举措:一是细化学籍管理标准,规范休学申请流程与成绩认定机制;二是明确调课代课分级审批制度,要求教师提前报备按流程合理申请;三是完善课后服务申报制度,严格规范课程准入标准,明确课程申报需提交的材料,实行“一课一备案”管理制度,保障课后服务供给质量。

4.新初三年级工作部署

新初三年级工作启动会上,年级组长刘春红老师以“戮力事躬耕 誓教成嘉禾”为主题,动员全体初三老师通力合作,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刘老师在会上对初三年级学情、师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即将面临的挑战。针对现状及挑战,刘老师对初三年级全体教师提出了暑期希望:认真研究中考题,提炼出题方向及变化趋势;认真进行期末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落实家访工作,结合学生暑期计划,提出鼓励和建议;结合学生需求和班级特点,思考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李燕玲书记为初三年级整体工作做动员部署,她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工作,并号召老师们要用强劲的凝聚力、专业的学习力、持久的内驱力迎接初三工作。

在书记的肯定与期望中,新初三工作至此开启新征程,共赴新山海,戮力事躬耕,誓教成嘉禾!

业务能力提升

5.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教师运用新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德胜中学于暑期教师培训中精心设置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模块。本次专题学习旨在帮助教师们理解AI如何重塑教育生态,探索如何借助AI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学校特别邀请了三位在教育技术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分别从理论、教研和课堂应用三个维度,为老师们带来系统而实用的指导。

理解AI教育核心,把握发展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攀教授带来题为《AI时代下的教学理念、策略与路径跨越》的培训。邓教授长期深耕数据科学领域,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I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底层逻辑和未来发展趋势,既有前沿的理论高度,也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启示,为老师们理解AI赋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利用智能平台,助力教研提质

实践层面,如何将AI工具有效融入日常教研成为关注重点。中国教师研修网北京服务中心主任魏雨昕女士以“AI教研平台的应用”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课堂循证评价系统的功能特点,她结合具体教研场景,重点分享了如何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课堂数据分析、精准诊断教学问题,从而优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教研工作的提质增效。

聚焦课堂教学,创新课堂互动

AI技术最终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翼鸥科技ClassIn客户经理张伯阳先生随后聚焦课堂应用环节。他通过生动的演示,展示了AI技术如何赋能课堂教学技能的升级,特别是在增强课堂互动性、实现更精细的个性化教学支持等方面释放教师的创造力,为重塑高效、有趣的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至此,本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模块圆满结束。三位老师分别从理论指导、教研支撑和课堂实践三个关键视角,为老师们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路线图。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根本,期待全体教师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应用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6.教师育德能力提升

随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学校围绕教师育德能力提升开展专题培训。李凌云主任围绕《强化日常管理,提升驾驭班级能力》这一核心主题,就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内涵、班级管理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挑战、强化日常管理的核心策略、锻造驾驭班级的专业素养、新学期行动倡议—做科学严格管理的践行者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旨在通过思想动员与策略分享,为新学期实现“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打下坚实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区优秀班主任李秋雅老师在会上做了《巧借学校活动 助力班级成长》的分享。她重点结合学校的迎新活动、体育节、劳动节、艺术节等活动讲述了自己的带班经验—如何借力学校各种平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见字如面”书信融入迎新时“名副其实”活动,姓名诗融入体育节的开幕式活动,班级答疑管理融入劳动节责任田管理,鲜花、诗歌与绘画融入爱心节和谐关系构建,家长14岁故事分享融入青春生日会,定向越野中体悟个性不同学生的施教之路,毕业礼物的准备凝聚三年班风。

学生处副主任邹雯静老师做了题为《“教联体”视域下家校协作实践探索》的分享,她指出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目标引领下,“教联体”机制正在通过“三联”模式重塑家校社协作生态:联责任(政府统筹资源、学校主导育人、家庭主动尽责);联空间(借家访/家长会/特色课程打通地理隔阂,以专业沟通策略化解心理壁垒);联资源(聚合家委会等社会力量支撑实践活动)。当教育回归 “爱”与“意义” ,教联体正成为滋养学生长链条成长的沃土。

初一年级副组长薛玉老师分享了“技术有温度·智慧助成长”的实践经验。她首先聚焦“事务增效”,介绍了团队探索的实用技巧,涵盖高效录入、PPT/Word/Excel优化、企微应用等,旨在用技术破解常规管理负担。她还展示了如何利用AI辅助班委建设、活动策划、沟通话术优化,并借助AI工具理解与应用教育理论(如内驱力培养),解决育人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提升育人科学性。她呼吁教师拥抱技术、持续学习,“让技术处理重复,教师专注育人”。

7.教师心育能力提升

暑期实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特别设置了心理成长工作坊,旨在帮助教师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升积极心理品质,从而间接增强育人能力。

活动中,教师们首先参与了“情绪宣泄”环节。通过涂鸦、撕纸等安全、可操作的方式,大家得以释放积压的情绪,亲身体验了识别与表达情绪的重要性。随后进行的“我的能量泡泡”活动,教师重新发现和梳理自身的优势与支持资源,有效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在“小组赞美”环节,教师们通过给予和接受不同形式的积极反馈,深化了自我认知,深刻感受到了肯定与鼓励的力量。这一过程也为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方法。

教师们普遍反映,此次心育能力提升活动不仅有效补充了自身的心理能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这份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沟通方式传递给学生,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能。

8.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

暑期实训聚焦备课组建设与管理这一重要主题。围绕课程开发、集体备课、规范三大核心维度,三位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备课组的建设经验与实践成果。

聚焦协作与共研,深化课程开发

初二生物备课组长陈琼老师分享了备课组在课程开发中的协作经验。她强调,课程开发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教师团队协作与创新的过程。通过跨学科合作、项目式学习、微课题研究等方式,教师们打破学科界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她以生物学科的“校园葡萄养护项目”为例,说明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陈老师指出,教师团队紧密的协作与共同研究,是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教学与质量,优化集体备课

初二物理备课组长海超老师重点介绍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集体备课策略。她认为,集体备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研判学情,教师们能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海老师分享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任务驱动、落实“做中学” 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强调这些活动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核心素养。她以实验教学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验证结论,从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海老师同时指出,集体备课不仅是设计教学的过程,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聚焦管理与执行,规范备课组运行

初一数学备课组长常媛媛老师从管理与执行层面,分享了建设高效备课组的经验。她认为,规范化的管理是备课组高效运转的基石。通过明确成员职责分工、细化教学实施流程、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备课组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她以初一数学备课组为例,介绍了“一周聚”(周集中教研)和“日日研”(日常即时交流)的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难题研讨和经验共享,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常老师特别强调了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分享了“三查”(查难度、查数量、查类型)、“三定”(定内容、定分层、定反馈)原则,确保作业布置科学、分层、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她总结道,规范的管理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能力提升

9.2025年暑期“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主题教育活动(第四期)

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要求,切实解决假期学生托管难题,学校党支部与北广社区党委继续开展“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第四期)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于7月10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是继前三期成功举办后的延续和深化,旨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本次暑期活动共开设18节次精品课程,覆盖文学、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等八大领域。该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本次实训通过“规范筑基+创新领航”双轮驱动,助力德胜教师团队以更高专业水准迎接新学年挑战。培训立足教师发展实际需求,既夯实了教育教学规范基础,又激发了创新活力,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注入了新动能。参训教师普遍表示,将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素养、更加创新的精神投入新学期工作。学校将持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